【人民日报头版头条】甘肃供销社 为农服务很贴心
48-365365 时间:2017-08-17 【字体:大 中 小】
“过去买化肥要去镇上,来回两个小时。现在去供销社,出门走3分钟就到,而且质量可靠。”古浪县圆梦新村村民杨银山说。这个有1000多户村民的“下山入川”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村,正是供销社机制创新的受惠者。据了解,新供销由单一股权结构变为混合所有制,供销社持股比例为35%以上(有一票否决权),既体现政府服务的公益性,又增强了市场活力。在圆梦新村,县供销社与村委会合作,除5个自然人外,县供销社企业占股37%,村委会提供经营场所210平方米,在村中心建成集农资日用品销售、电商、物流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供销综合服务社。不仅极大方便了村民,而且“新服务社建成后,村委会由行政中心变成了‘行政+经济+服务’中心,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,提高了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”,村干部郭林春说。
过去是“三尺柜台、坐店等客”,如今供销社服务上门,线上线下全覆盖。甘谷县供销社发展电商,建成高效双向物流平台,建设了12处农产品产地市场、15处物流仓储设施和200多个配送站点。县有派送中心,乡有综合超市,村有综合服务便民点。农资、日用品走进来,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走出去。实现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,2016年实现线上销售额5368万元。省供销社还将社会资本引入“三农”领域,建立了首期5亿元的合作基金,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、农产品开发及市场建设、土地托管等,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。
机制活、模式新,带动“新供销”全面进入各类涉农服务新领域。供销产业链向前后两头延伸,从单一的流通服务向多元经营转化,除农资供应、农产品流通等重点领域外,还向庄稼医院、合作金融、废旧品回收、公益服务等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延伸拓展。在民勤县,“新供销”提供的“测土配方+庄稼医院”新服务解决了合理配肥和防治病虫害问题,农民施肥由“跟着感觉走”变成了“盯着配方来”。甘州区花寨乡由供销社发起、当地农民自愿入社参股的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,盯准市场、按需种植,利用便利的供销网络,使谷价由过去每公斤1.6元变成现在由合作社保底的每公斤3.4元,亩均增收1000多元。
2016年,甘肃省供销社系统实现利润总额2.3亿元、所有者权益53.6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23%、31%,远超全国供销系统平均水平。